《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》课题组理论学习
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
发布时间:2019/2/15 10:47:57 作者:学校管理员 浏览量:3729次
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
摘要: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石。但当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。教学中,教师首先要进行思想跟进,树立物理教学的“过程性实验观”;賦予学生权利,树立物理教学的“自主性实验观”;转变教学方式,树立物理教学的“思想性实验观'
关键词:物理教学;低效成因;教学对策
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,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应有之义。通过物理实验,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操作性、探宄性能力,而且能够发展学生观察、猜想、分析、验证等综合素养。然而,反观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,其低效甚至无效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一、思想跟进,树立初中物理“过程实验观”
思想是教学的灵魂,犹如“看不见的手”,始终牵引着教师的教学。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仍停留在应试层面,他们目光短浅、以考论教。他们认为,与其认真做实验,还不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讲一些物理知识,多做一些物理习题。于是乎,“穿新鞋走老路”,他们将“做实验”悬置,代之以“讲实验”“说实验”“演实验”,丰富的实验意蕴被消解。教师要转变观念,改变过去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验技能、实验方法的教学模式。教学中,教师要树立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的思想意识,延长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。例如在学生完成了《机械功和机械能》后,我们以小组为单位,引导学生展开综合性主题实验研宄,研宄自行车的力学问题:(1)自行车有哪些零部件,这些零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?(2)在这些零部件中,哪些零部件运用了“杠杆原理”?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杠杆?杠杆、轮轴、斜面还是滑轮?(3)哪些零部件运用了摩擦?属于增大摩擦还是减少摩擦?(4)体验自行车上坡、下坡,有哪些能量转换?这样的教学,赋予了学生广阔的实验空间。学生的物理学习不再停留在纸面上,而是贴着地面行走。学生所获得的不再是“纸笔知识”,而是综合性的、生活性的实验思想和技能。学生多了一些生活化的物理眼光,他们能够感受和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阔运用。在体验刹车、转弯的惯性作用的同时,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,有时却需要减少摩擦力,对摩擦力意义、效用形成了本质理解。不仅如此,在生活中感受、体验,还增进了学生的安全意识、防范意识,等等。
二、赋予权利,树立初中物理“自主实验观”
某些教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认知度不高,导致实验教学形式值化。他们对学生的自主探宄能力没有足够的认知、足够的信心,由此导致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越粗代庖、包办代替。教师成了学生实验的“指挥者”,作为实验主体的学生却成为了机械的“执行者”,成为了实验的“配角”,本该互动交流的实验教学蜕变成了“依样画瓢”、“照方抓药”。这样的实验教学泯灭了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实验过程异化成“强买强卖”的过程。实验教学必须将学生从“规约”中解放出来,引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“主动之意”,彰显学生对物理实验的“理解之美”,让物理实验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“内在之需”,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。例如教学《摩擦力》,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主动之意,我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了两行字,然后用黑板擦轻轻地擦第一行,再用黑板擦重重地擦第二行。学生观察我擦黑板的动作,瞪大眼睛,他们发现我第二次擦黑板用的力气较大,但却擦得较慢,为什么呢?学生纷纷展开自主实验,他们将一只手平放在桌面上,一开始是轻轻地往前推,感觉很快,而后是加大压力,重重地往前推,感觉却变慢了。由此引发学生深度的物理摩擦力思考: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,压力越大,摩擦力越大,摩擦力越大,越难以往前推进。在此基础上,学生主动展开生活联想:在结冰的道路上,该怎样行走? 一般情况下,怎样让车轮转得更快?在此基础上,笔者让学生观看“微课视频”,了解到生活中相关的物理学常识。如下雪天,地面容易打滑,此时摩擦力小,因此需要増大摩擦力;车轮与车轴间产生了锈,增加了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阻力,此时需要减少摩擦力,因此需要增添润滑油,等等。学生在自主实验中产生问题、猜想、验证,物理综合性素养得到提升0
三、转变方式,树立初中物理“思想实验观”
某些教师片面地认识实验教学,认为实验就是让学生“动动手”,将意蕴丰赡的实验等同于机械的动手操作,由此导致对物理思想的轻视。这样的实验课,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,但兴趣是浅层面的,不是为了洞悉、思考物理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,而是为了 “玩”得痛快。他们认为物理实验就是看看现象、记记数据、套套公式而己。实验目的的偏离,实验思想的错位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耗低效。“物理实验”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感受“物理力量”的过程,应该充分彰显学生的“理解之美”、“解放之趣”。学生从“现象直观”走向“理性判断”,许多物理学的概念迷思都得到了澄清,能够感受、体验到自我物理本质力量的成长。例如教学《二氧化碳气体的认识》,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、启发学生思考的物理实验。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两根高度不等的蜡烛,将其固定在桌面上,让学生猜想:如果用一个玻璃杯将这两支蜡烛罩在里面,试问哪一支蜡烛先熄灭?有学生根据生活中所看到到蜡烛燃烧现象,猜测矮的蜡烛先熄灭;有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,猜测高的蜡烛先熄灭。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,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材料:一高一低的蜡烛两支、大小不同的烧杯、火柴等,引导学生展开分组实验。学生惊讶地发现:用小烧杯做实验的小组,都是高的蜡烛先熄灭;而用大的烧杯做实验的小组,有的矮蜡烛先熄灭。面对实验现象,学生展开了深度的讨论、交流。原来,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是有氧助燃,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,而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又小,因此上升导致高蜡烛先熄灭。但是,大的烧杯由于大,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而出现下沉现象,从而导致低的蜡烛先熄灭。这样的问题导引下的物理学实验,让学生的思想与实践对接,归纳与创造圆融。物理实验由此成为学生的“创想空间站”“物理创客坊”。
四、突出主体,树立“创新实验观”
伴随课程改革不断深入,物理实验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。在初中物理实验中,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,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。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,应当大胆开拓,创新教学理念,创新的教学方式,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,开掘学生的物理实验潜质,让学生理解物理、创新思路。如教学《大气的压强》,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“皮碗实验”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由于实验新颖,学生始终观察多媒体中的物理实验,并展开深度思考:为什么两个皮碗很难拉开?在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后,笔者进一步蕴伏,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。学生认为,可以用纸杯展开实验。在学生的合理猜想基础上,笔者首先演示,让学生观察“纸杯实验”,即是将一个杯子装满水,盖上硬纸片。然后倒置,学生都睁大了眼睛、屏住了呼吸,他们期待着实验结果。当笔者将手拿开,水却没有从杯子里流出来,纸片也没有掉下来时,全班沸腾。学生纷纷投入到科学的实验过程之中。实验结果是,有学生成功地让水没有流出来,有学生却是将水泼下来。这时,学生再次对实验结果展开思考,探寻实验失败的原因,探寻实验成功的物理原理。这样的实验,为学生学习大气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创新化的物理实验,必须促动学生深度的物理学思考,引导学生的物理学思维,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。通过教师的演示、学生的操作,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积极探宄,帮助学生从感性认为上升到理性认识,让学生从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中获得最大效益。创新化的物理实验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“发动机”和“助推剂”。“物理实验”是一种打通学生知识经验、生活经验、学习心理与教材文本等主客交融的“综合性学习”。在这种“整体性学习”中,学生主动展开物理观察、操作、思考与发现。“物理实验”为“物理理解”提供了“外源帮助”,“物理理解”为“物理实验”提供了 “内源支撑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从物理的“工具性理解”走向“创新性理解”,进而实现自我的物理思维跃迁。
作者:陆建召 单位: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